裂縫寬度δ≧0、15mm采用壓力灌注。

  ① 裂縫的裂縫灌注檢查及清理

  a、修補前,要對修補部位的裂縫進行詳細的檢查、記錄,以便對裂縫做出定量和定性分析。

  b、對所有要處理的裂縫,在裂縫兩側畫線之內,先用鋼絲輪或鋼絲刷清除掉縫口的灰塵和污垢,再對縫口兩旁密封部分除污去塵,用小錘、小鏟沿縫鑿成深2~4mm,寬4~6mm的V型槽,並鑿毛裂縫內混凝土表面,對外露鋼筋進行防鏽處理。

  c、剔除縫口表面的松散雜物,用壓縮空氣清除槽內浮塵。

  d、沿縫長範圍內用丙酮進行洗刷,擦淨表面。

  ② 埋設灌漿嘴

  裂縫清理後,用封縫膠騎縫埋設、粘貼灌漿嘴,埋設宜在裂縫的交叉處、較寬處、端部或經拓寬處理的縫口部位,如裂縫兩側的有斜孔,將斜孔內灰塵除盡後,可根據孔的深淺將導管插入斜孔或直接將灌漿嘴埋設在洞口,灌漿嘴的間距沿縫長依縫的寬窄以30-50cm為宜,原則上,寬縫可稀、窄縫應密。每條裂縫都至少必須有一個排氣孔和進漿孔,對於排氣孔,也可離裂縫盡頭10-30mm預留(不密封),以便灌漿。查看灌漿效果,也不會影響灌漿的質量。

  ③ 封縫

  對壓漿區域的裂縫,無論縫寬大小,原則上都應同時封閉,以防裂縫相互貫通而漏氣漏膠。灌漿嘴埋設好後,沿縫用配制好的封縫膠進行密封,密封時在沿裂縫走向50mm 寬的範圍內用抹刀刮抹封縫膠,厚度約1、5-2、0mm,如果縫兩側有較多細微龜裂的部位,應抹至8~10釐米寬,並按壓膠的邊緣,消除卷邊,並盡量一次完成,避免反復塗抹。混凝土剝落處要填充密實,與注入座銜接的地方要特鋼筋外露別注意。封好的縫表面應光滑、平整,邊緣與混凝土面應緊貼,不應有卷邊現像。

  ④ 密封檢查(氣檢)

  封縫

  材料固化後(固化時間:12小時(20℃) 6小時(30℃)),沿縫塗刷一層肥皂水,並從灌漿嘴中通入氣壓為0、2MPa的壓縮空氣,檢查縫的密封效果。如密封的縫上有冒泡現像,應對該部位重新密封,當縫較長時可分段試氣檢查。

  對於只能單面密封的通裂縫,可根據其深度進行不同程度的試氣檢查,推測對面未封的縫口漏氣的大小,如對面漏氣較為嚴重,深度又較淺時,可適當增加漿液的粘度采用減壓延時的方法持續對其灌注。

  ⑤ 灌漿

  a、灌注膠的配制: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,進行灌注結構膠的配置,並要求達到下表的性能要求。

  將灌注膠的兩種成分混合攪拌均勻,一次能用完一整套包裝的量時不必稱量,全部混合即可;用量較少時要分別稱量兩種成分,按規定配比配合。

  該種膠初始配制時粘度低,對於縫較窄,配制完畢後應立即灌注,且要少量配制,配好的漿液應在1、5小時內用完,總之可根據縫的寬度、縫的深度、使用溫度及注漿時的進漿速率、進漿量來調整漿液的一次配漿量及粘度。

  注意:當使用溫度低於5℃時,小於0、2mm的裂縫一般應停止灌注。漿液的配制比例應嚴格按說明書進行配制,不得隨意調整比例。

  b、灌漿工藝:啟灌之前,先接通管道,打開所有灌漿嘴閥門,用氣壓為0、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管道及裂縫吹干淨。灌漿順序自下而上,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連續進行。灌漿壓力以0、2~0、4MPa制震阻尼器為宜。壓力要逐漸升高,防止驟然加壓使裂縫內進入空氣。

  ⑥ 表面處理

  待結構膠完全固化後,打掉灌漿嘴。用角磨機打磨裂縫表面,使混凝土表面平整。

  ⑦ 灌注操作程序

  a、接通管道;

  b、將配置好的結構膠注入貯漿罐;

  c、打開儲氣閥門,調節壓力;

  d、打開貯漿罐通向灌漿嘴的閥門;

  e、待相鄰灌漿嘴均勻冒漿後關閉此嘴的閥門裂縫灌注,以下依次進行;

  f、當出漿率小於0、1L/min時持壓5~10min後,即可停止該縫的壓漿,關閉壓漿嘴閥門;

  g、待結構膠固化後,打磨處理裂縫表面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裂縫灌注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